4亿融资再添翼,劲方医药推进首款TGF-β小分子抑制剂临床
3月8日,劲方医药宣布完成近4亿元B轮融资,由鼎晖投资和深创投健康产业基金联合领投,中南创投、磐霖资本等跟投,上轮投资机构国药资本、清池资本和弘晖资本等追加投资。泽悦资本、交银国际、普恩国新、诺思格医药也参与了本轮融资,由易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劲方现有临床管线的推进(包括国外申报及临床试验开展)、免疫学平台的扩展、新项目的启动以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等。
此前,劲方医药已完成1.2亿元A轮融资,由汇桥资本领投,国药资本、石药集团跟投,主要用于推进劲方医药首个创新小分子肿瘤免疫药物的临床试验。
成立不到三年,劲方医药已经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完成三轮融资,首个产品GFH018片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劲方医药也由此正式步入临床阶段创业公司之列。
现在,国内与GFH018同处Ⅰ期临床试验阶段的还有璎黎药业的YL-13027。致力于研发“全球新”创新药物的劲方医药,正在争做国内这条赛道上的前三家,谁会成为第一个冲线者?
瞄准“全球新”创新药物
2017年,两位资深海归药物开发专家吕强和兰炯携手专业风投机构在上海张江注册成立劲方医药。一年后,随着郑彪的加入,劲方医药涉猎范围覆盖了新药研发全产业链。
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劲方医药董事长吕强是生物化学专家,曾先后在美国惠氏、诺华制药任高级研发主管,领导全球项目开发与平台运营。2008年回国后,还曾在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集团、誉衡药业及基石药业担任高管。CEO兰炯是体内药理专家,亦曾在诺华制药等多家头部药企工作,主要涉及抗癌、抗炎、抗菌、代谢和中枢神经药物多个领域的开发研究。
2018年,首席科学官郑彪的加入,使劲方医药覆盖了从早期药物开发到临床开发阶段的新药研发全产业链。作为免疫学专家,郑彪曾在葛兰素史克、强生等公司任职,负责亚太地区免疫创新药物研发。
他的到来,对于以免疫学为核心,聚焦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领域的劲方医药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如今,郑彪主要负责劲方医药的整个产品战略,把关整体研发管线并主导新治疗领域的开拓。
目前,劲方医药自主开发的新药品种均为原创型“全球新”产品。同时,劲方医药瞄准国际领先的靶点和尚有未满足需求的临床适应症,借助外部平台及资源优势,与国际大药企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开发,推进产品上市进程。何为“全球新”?劲方医药董事长吕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曾为此定义到:“我们做全球新的目标很明确,要么成为中国同类中的前3家;要么与国外同类产品差距不超过3年。”
2014年,第一个PD-1单抗药物——百时美施贵宝(BMS)的Opdivo(俗称“O药”)横空出世,掀起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发热潮。不过,由于这类药物单药治疗的应答率、生存率仍不理想,小分子免疫药物的传统优势也进入了研发者的视野,与PD-1/PD-L1单抗联用成了突破短板的方向。
2017年年底完成1亿元天使轮融资后,劲方医药便以小分子免疫抗癌药物为先导管线。其官网显示,劲方医药在研产品管线主要聚焦于和PD-1/PD-L1单抗联用的小分子药物,共有三类:第一类研发项目以调解肿瘤微环境为切入点,第二类项目为针对肿瘤成熟靶点家族新亚型的新药研发,第三类项目为针对成熟免疫靶点的新药研发,包括新型小分子药物及生物大分子药物。
将小分子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用,在兰炯看来是癌症联合用药“弹药库”中不可替代的一类解决方案。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联合用药不止于两药或数药的简单叠加,其剂量选择、给药周期和顺序、安全性分析等均需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临床观察,以期得到协同效应。”
为开发出与PD-1/PD-L1单抗联用的小分子药物,劲方医药选择了TGF-β信号通路,靶点为TGF-βR1。据媒体报道,吕强曾预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以P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会成为越来越多肿瘤适应症的一线治疗手段,而TGF-βR1正是针对这类药物应答率低的肿瘤,或其治疗产生耐药的病人群体。
2019年,仅成立两年的劲方医药交出了自己首个有望冲击“全球新”的作品——创新小分子肿瘤免疫药物GFH018,以调解肿瘤微环境为切入点。
GFH018“对战”亦正亦邪的TGF-β
GFH018是一个新颖的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抑制剂,其应对的TGF-β通路已被临床确证为调节免疫微环境的关键机理之一。
对于人类而言,自打娘胎开始,TGF-β信号就已经开始发挥调控作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TGF-β信号在早期胚胎发育与组织器官形成、免疫监督、组织修复与成体稳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如果转导异常,则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比如胚胎发育异常、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已知在人类中共有33个TGF-β家族蛋白,GFH018的靶点TGF-βR1便是TGF-β超家族的一份子。
TGF-β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对许多细胞的生长发育都能发挥调节作用。在早期的研究中,它一直被称赞为“抑癌功臣”。但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也发现了其恶魔的一面:促使肿瘤的扩散。
相对于TGF-β的抑癌作用,TGF-β的促癌作用大部分发生在癌症晚期阶段。而无论是在哪一种癌症中,TGF-β的“邪恶”面孔所引起的促癌作用都是一致的。因此,在癌症晚期阶段,通过抑制TGF-β产生,调节免疫微环境,成为了“感化”这一“恶魔”的一个手段。
2019年8月1日,劲方医药首个针对TGF-β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GFH018一期临床研究启动会在上海东方医院召开,尚未进行招募。
在临床前体内外试验中,GFH018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药效和安全性,对多种实体瘤,如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等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仅从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三种疾病来看,GFH018的市场空间就高达数千亿人民币。”郑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说道。
不过,这一广阔的市场空间已经涌入不少玩家。据不完全统计,除劲方医药之外,已经有12家药企向TGF-β抗体药物方向布局。截至今日,同类项目中速度最快的当属礼来制药研发的Galunisertib,已经处在全球II期临床阶段。而国内仅有璎黎药业的YL-13027为同类项目,与GFH018一样,YL-13027也正在上海东方医院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尚未招募。
2011年成立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璎黎药业,致力于临床未满足药物的研发并专注于研发用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治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小分子创新药物。
目前,璎黎药业拥有7个研发管线项目。其中,YL-13027占据了璎黎药业两个研发管线,分别是肝癌等实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病。与GFH018一样,YL-13027是一种新型的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βR1)抑制剂,在多种肿瘤模型药效试验中,已经显示了其作为免疫抗肿瘤的能力。
面对竞品,媒体前的吕强显得颇有信心:“GFH018有潜力成为一款真正的‘全球新’,因为全球尚无针对该靶点的药物获批上市。”
据媒体报道,除GFH018之外,劲方医药管线上的另外6个项目都是聚焦国际上尚未经过临床有效性验证的靶点。目前,劲方医药虽然只有1个产品进入临床阶段,但对于这家成立未满三年的创新药企业而言,在资本寒冬时期完成的融资将是不错的资金加持。
编辑:刘聪